最新研究发现,从小学到高中,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。调查结果显示:在上课听讲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,小学生占13.8%,初中生占5.7%,高中生占2.9%。我们对学校30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:62.98%的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中考,64%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偶尔能提出疑问,22.92%的学生生从不预习,62.62.31%的学生对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偶尔会产生质疑,仍然有29.31%的学生从来没有产生质疑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丧失了敢于问问题的勇气,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。
爱因斯坦说过:“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,而提出新的问题、新的可能性,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,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,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。”由此可见,提出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们都有这种感觉,孩子在小的时候特别爱问问题,经常是打破沙锅问到底,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,这种欲望却越来越小,学生经常是没有问题可问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学生不敢问、不会问,有的怕老师和同学笑话——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”,对提问有恐惧心理;有的学生自我否定意识较强,造成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;也有的同学认为在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,做作业照抄原话,没什么好问的,形成了懒于提问题的依赖心理。怎样帮助学生消除以上心理障碍,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呢?
一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,以问问题为荣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。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惑,惑而不从师,其终为惑矣,不能解矣!”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!” 先哲们已这样告诉过我们!我们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,要勇于去提出疑惑,并积极的通过自己地努力及向别人请教来解决我们的问题,这样才有助于我们自身知识和眼界的提高,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与他人人际关系的提升。“不耻下问”,提问题并不丢人,它说明我们对知识的渴求;不问问题、不懂装懂才是可耻、可悲的。所以,勇敢地去问吧!
二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“架子”,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,还给学生问各种问题的机会。要营造民主、平等、融洽的课堂氛围,使学生敢问。陶行知先生说:“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,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,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。”为此,在课堂,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,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等级。在彼此交往中,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,而且还要用微笑、注视、点头、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。同时,教学中要创设平等、民主、和谐的师生关系,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,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,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。
心理学研究表明,兴趣、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、愉悦、宽松的情绪,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。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、合作交往的良好课堂气氛,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、开启思维、大胆质疑、积极探索、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面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,做到一视同仁。由于遗传因素、教育条件、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,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。作为教师应热爱和关注每一个学生,鼓励每个人主动参与学习,敢于发现问题、质疑问难。使他们明确提问不仅可以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,还可以锻炼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。要做到随便问,想问什么就问什么,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没有学会、没有听懂的问题,中上游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想法、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。
三、肯定学生的提问行为,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,还给他们问问题的勇气。例如,新课开始时,教师可以说:“同学们最喜欢动脑筋,爱提问题考老师,这堂课我们来比一比,看谁问题提得多、提得好,就选谁为咱班的提问大王。”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,教师用赞许的目光注视并伴之以恳切的语言——“真棒”、“真聪明”、“你真会提问题”、“提得好极了”等口头表扬;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非常浅显时,教师则用“这样的问题刚才已经讲过了,谁来再帮他解答”、“谁来提一提”、“谁能提得更有意义”等温柔体贴的话语鼓励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;根据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兴奋、疑惑、深思、惊讶等表情,教师做出赞许或给出一个会心的微笑,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,促进各种智力活动的展开……久而久之,就形成了宽松、活跃的质疑氛围。
四、宽容学生的“问错”,增强他们尝试问问题的信心,还给他们问问题的胆量。当学生问出了高质量的问题,教师一时回答有困难时,教师不应责怪学生故意难为教师。“问错”可能说明学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、恰当的形式来描述问题,“犯错是孩子的天性”,“不犯错的孩子才不正常”。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,用期待的目光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,我们会收获不少意料内和意料外的惊喜。当学生没有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意义,提不到点子上、关键处时,教师应该予以理解,给以鼓励,而不应加以呵斥,甚至讽刺、挖苦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,解放思想,放下包袱,使学生爱问。要做正确对待学生(尤其是低年级学生)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,正确处理学生在提问中的错误,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,将好的问题留做作业,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,逐步使学生由不敢提问、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、乐于提问、善于提问。
古人云:“学起于思,思起于疑。”因此,在教学中,应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,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,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。引导学生提问,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,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,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、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性
- [教育理论]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兴
- [教育理论] 教育不能熄灭孩子的天性
- [教育理论] 谈谈班级学习心理辅导课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外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
- [教育理论]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
- [教育理论]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提高小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
- [教育理论]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