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说“浇花浇根,育人育心”,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简直是至理名言,它成为自己平日工作中的指南针,左右着自己在教育这片沃土里的每一个脚印。
一、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效果。
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坚信这样一个道理:一项工作的效果如何,关键取决于工作态度如何。一项工作再艰苦、再复杂,只要横下一条心,“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”,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。
我刚到前李小学接到六年级班,领导交代完工作任务后,特别提醒我说:这个班较复杂,很难管理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主要有两点:一是学生单亲数量不少,他们的心灵曾经不同程度上受过创伤,对学习、对生活勇气不足、情绪低落;再者这个班级教师换得太频繁,学生无所适从,他们的天赋,特长展示发掘不出来,积极性受到挫伤,导致他们学习不努力、纪律松懈、活动懒散。尤为棘手的是有几个双差生很难管理,有点放荡不羁、为所欲为,人称“惹不起”。面对这种局面,我心静如水,没有产生畏难情绪。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”,这一誓言时刻在鼓励着我。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旺盛的精力,我坚信,冰再冷再硬,只要火候达到,也会把它融成温水。接手以后,我深入了解,排查梳理,答案很快浮上水面:单亲学生心灵受到创伤后缺少爱抚,产生了“没妈的孩子像根草”的自卑感。这好办,温情就是一副最佳良药,在生活上、学习上对他们多关心点、多照顾点。至于那几个“惹不起”,那肯定有他们的“看家本领”,不能草率行事,须静观其变,看看到底怎么个“惹不起”,找准要害,把准脉搏,重点突破。我把这几个“惹不起”叫到办公室进行交谈,交谈中发现他们几个都有一定的自尊心,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。我心里猛然一亮,只要有自尊心就好办,我抓住这个切入点,教育他们:“人活一张脸,树活一张皮,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,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名誉,然而,要想受人尊重,得到好名誉,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,用正确的言行来换取人们的信任和尊重。”
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、设计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,不到一个学期,这个班级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:学习劲头足了,凝聚力强了,纪律性强了,情绪高涨了,那几个“惹不起”成了同学们争相结交的香饽饽……
二、课堂教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。
我在教学《詹天佑》一文时,在完成课文提出的教学目标后,着重抓住课文的第一句话“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”一句中的“爱国”一词,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:1.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詹天佑是爱国的?2.京张铁路修筑成功,给了蔑视我们的帝国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,大长了我国人民的志气,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。读到这里,你有什么感受?问题提出后,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其中第一个问题很快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。第二个问题答案各式各样,有的说:“我也扬眉吐气啦!”有的说:“我欣喜若狂啦!”有的干脆引用诗句——我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,有的说“我三伏天吃冰糖葫芦——爽”,还有的说“真过瘾”……我肯定了他们的感受,并夸他们:“看来,你们和詹天佑一样,都是爱国者,只不过詹天佑是个爱国工程师,利用自己的才能为国家争了一口气,你们现在只是有了一颗爱国之心。爱国不是空洞地喊喊口号,要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本领去报答她,趁着美妙青春的好时光,努力学习,掌握本领、学有所成,将来报效祖国,到那时,你也会让全国人民“过一把瘾”!同学们一个个像充足气的气球,情绪盎然,摩拳擦掌。显然,设计的这两个问题达到了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的效果。
三、课堂教学是铸造学生高尚情操的主渠道。
我认为,一个人的最高思想境界是心中时刻装着别人,特别是在危难时刻,想为他人而想,做为他人而做,这是最难能可贵的。这样的人,堪称英雄,是最纯洁的人,是最了不起的人,定会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。教学中,我时刻不忘向学生灌输这种人类最美好的品德——先人后己,舍己为人。
我在教课文《狼牙山五壮士》一文时,注意到了一个细节——对人物称呼上的变化,即文章的前半部分并没有称“五壮士”,而是称“五位战士”,后来,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,作者悄然把他们称为“五位壮士”。对此,我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: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从哪里开始使用“壮士”这一称呼的。学生很快找出,是在战士们完成掩护任务后,选择了通向狼牙山的那条路作为他们的转移路线,此后,作者肃然改称他们为——五壮士。第二个问题,为什么文章开始称“战士”而到此处改称“壮士”?经过一番讨论,同学们逐渐达成了共识,最后我给予概括总结和提高:“沧海横流,方显英雄本色”。事情一开始,不管是接受任务也好,痛歼敌人也好,这是每位人民战士的神圣使命,“军令如山倒”,接受的任务必须完成。他们的可贵、高尚之处在于完成掩护任务后对自己转移所面临的两条路的选择上: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,走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,保全自己,但隐患是敌人跟在身后穷追不舍;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顶峰,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,那是一条绝路,不管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,都是一条绝路!
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挖掘,学生心理受到极大的震撼,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升华,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了什么叫无私、什么叫高尚的烙印,为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和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总之,打造培养学生形成美好的品德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,是一项艰巨的事业,要完成这一宏伟大业,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做长期的、细致的工作,不断改革创新,加强探索研究,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,用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,用英雄人物感召学生,用教师的言传身教诱导学生,随时随地随势对学生精雕细琢,努力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接班人。
随机阅读
- [教育理论] 提高小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
- [教育理论] 教育不能熄灭孩子的天性
- [教育理论]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
- [教育理论] 互动教学在课堂中的重要性
- [教育理论]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
- [教育理论] 谈谈班级学习心理辅导课的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
- [教育理论]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物理兴
- [教育理论] 浅谈外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
- [教育理论] 浅谈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
热榜阅读
本周TOP10
- [教育理论]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
- [教育理论]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
- [教育理论]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
- [教育理论]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
- [教育理论] 让幽默伴随课堂
- [教育理论]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
- [教育理论] 追问,一种有效理答行为
- [教育理论]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
- [教育理论]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
- [教育理论]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
- [教育理论]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
- [教育理论]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,激发学
- [教育理论]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
- [教育理论]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
- [教育理论] 运用“五大策略” 成就高
- [教育理论] 教师要做“牧者”不要做“